陪你到最後 這一次的故事是從安寧護理師李春杏所寫的《陪你到最後》選錄出來,安寧護理師主要照顧安寧病人,一般是癌症末期以及其他已經不可逆疾病的病人。由於她有寫文章的習慣,歷年來寫了許許多多的小故事,於是把它集合成書。不同於醫師視角,除了家人,臨床上和病人接觸最多時間的,並不是醫師,而是護理師和看護。有很多照顧病人的技巧,醫師是不熟的,所以看這些故事,感覺很不一樣。以下文字由原書稍作改編。 體貼 忙碌...
今天要分享的故事是從唐貞綾醫師的《昏迷指數三分》而來,關於一位媽媽從積極搶救十六歲的兒子,即使已經沒有知覺,生存只靠呼吸器,也不放棄治療。卻在面臨要不要進行氣切,維持兒子生命時,做了另外一個選擇。 心口插著刀子的少年 一個高中生年紀的少年小傑心口上插著刀子被送進急診室,之後趕來的家屬是媽媽,聲嘶力竭的希望醫護人員盡全力救她的兒子。小傑經過搶救後,雖然維持生命徵象,但是卻喪失了意識和反應。原因就像我...
昏迷指數三分 今天的故事選自唐貞綾醫師著作的《昏迷指數三分》,唐醫師是一位外傷及重症外科醫師,這個科別的醫師非常辛苦,總是處理嚴重且危急的外科重症患者,大部分都是照顧外科加護病房的病人,所以會看到很多因為車禍、自殺、工地意外等等的危急病人。我很佩服這些醫師,因為有他們,才有很多人可以活下來,在現今這種醫療環境,他們還願意在這個職位上,很不簡單。 急診室的傳說病人 一開始護理師娜娜抱怨某一床的病人父...
緣起 這幾集開始,就先不聊書或教養了,想要聊聊病房裡的一些故事。原因是,最近一位大學同學因病過世,前幾年很好的親戚過世,加上太太目前在醫院工作,會聊一些醫院的故事。我發現,現在的年紀來看這些事,似乎和我過去年輕的時候,感覺已經遠遠不同。過去我在醫院的時間蠻久的,照顧過急診、一般病房、安寧病房、加護病房、甚至精神科病房的病人,不過那時候忙醫院的事,年紀又比較輕,幾乎沒心思去同理病人或家屬,即使是有一...
前情提要 為了擺脫中年危機,必須放下「人能不斷成長進步」的幻想。正面凝視死亡,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死觀。還要放下「成功適應社會就會幸福」,那些家庭、社會施加於自己的「MUST自我」限制了我們半輩子,中年後,該釋放屬於自己的「WANT自我」了。這些作者從癌症體驗者獲得的經驗,讓步入中年的我們有機會好好省思。 活出真我-自我肯定的人生 進入中年,開始有機會重新認識自己,也就是之前提過的「WANT自我」。作...
前情提要 為了擺脫中年危機,必須放下「人能不斷成長進步」的幻想。要能做到這點,正面凝視死亡,好好的面對失去、憤怒、悲傷,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死觀。這些是作者從癌症體驗者獲得的經驗,也讓我們有機會去好好省思這些主題。 MUST自我 與 WANT自我 步入中年時,會逐漸開始發現家庭、學校或社會告訴我們的那些「MUST 必須如此」的觀念,那些一直習以為常的事物,比如說「好好唸書就好,不要搞些有的沒的」「那些...
心理腫瘤科醫師面對中年危機 這本書的作者清水 研是一位日本的精神科醫師和作家,專長為心理腫瘤科,這是一個專門面對癌症病患心理的科別。作者20幾年來面對了4000多個癌症個案,這些經驗不但讓他可以看到人生的真諦,更讓他度過了自己的中年危機。以前在醫學院和醫院常會聽到「病人就是我們的老師」,那時候聽起來並沒有什麼感覺,直到這幾年步入中年才慢慢體會。有時候在睡夢中或發呆的時候,會突然想到過去看到的某些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