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V83 【每月一書】致富心態(下)
一開始一樣先聲明,本集內容皆為讀書心得和個人經驗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接續上一集,這次來分享
11.合理勝過理性
縱使到現在,已經有很多投資方式和數學公式來達到理想的投資策略。明明公式算出來可以獲利,為什麽投資能賺錢的人只有少數人呢?因為人不是機器,而是會有情緒。比如我們明明知道,有價值的股票下跌,應該要持有和加碼買進,但就算是台積電620塊你買了一張,結果一直跌停,跌停到200元,有多少人真的敢加碼呢?或是書中提到的,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一個研究,如果年輕的時候買股票,用二比一的槓桿比例來買,就是投資一塊錢就借兩塊。然後隨著年紀變大來調整槓桿,就算中間股市下跌結果完全沒錢,只要一直持續用這個比例投資,到最後還是會變成有錢人。理論上是可行的,但是,就問在座各位如果是你,你堅持的下去嗎?所以作者提出現實世界裡,投資人不想要數學算出來的投資策略,而是想要晚上睡得好的策略。但是我覺得可以加一個想要刺激感。買股票、期貨、加密貨幣、彩券,不管買哪一種,某部份都和賭博一樣,會有刺激感。所以有人就算輸光光,借錢也要買這些東西。不管是哪種策略,都要考慮到人性,這也就是所謂合理的策略。以前我很愛all in,梭哈,然後自己緊張到睡不著,可是又覺的很刺激,直到輸不下去出場。到了這個年紀,也多了很多投資經驗。所以現在我先分析自己可以承受的風險後,撥了五分之一的金額去買賣高風險資產,甚至也玩做空,只是沒有槓桿。輸光會心痛,但是還有五分之四在相對穩定資產,既可以享受刺激感,也可以睡的好覺。我個人的心得是這樣的。
12.意外!
本章一開頭就引述了史丹佛大學教授的一句話:「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始終在發生。」我們看歷史課本還是歷史故事,會發現歷史主要是研究意外事件,如果沒什麽變動的事根本不會納入歷史。可是投資人常常用歷史來預測未來的投資。就拿最近的升息來說,上一次大升息是40年前,我們其實都沒遇過。但就算這次真的大升息,股市會下跌到什麼程度,甚至是上漲,其實沒人知道。因為現在的公司結構,市場規模都跟之前不同了。裡面也提到一本經典書籍,如果你是價值投資者,一定聽過巴菲特的導師葛拉漢,他的《智慧型股票投資人》是價值投資經典,也提供了很多公式。不過作者遇到一個我以前也遇過的問題,如果你套這些公式去買股票,不是找不到,就是一堆拉機股。他1976年去世,現在是2022年,這些公式應該早就不適用了。所以拿過去經驗當指南來預測未來是很危險的一件事。那要怎麽辦呢?接著在13章講到
13.預留犯錯空間
如果是葛拉漢或巴菲特粉,一定很熟悉這句話,就是安全邊際。作者很精準的抓到其中的精髓,葛拉漢在採訪時曾經提到:「安全變際的目的是讓預測變得毫無必要。」作者提到,意外隨時可能發生,他提到一個故事,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和蘇俄打仗,當時一支德國坦克部隊在城市外圍的草地備戰,結果前線需要坦克的時候,發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,幾乎沒有一輛坦克車可以用。104輛坦克能用的不到20輛,結果是因為在備戰的時候,田鼠在坦克內部築巢,吃坦克裡面電器系統的絕緣材料。任何設計坦克的工程師都沒辦法想到這種狀況。所以我們沒辦法去預測生活中的意外,那要怎麽躲避損害。作者提出避免單點故障,意思就是不要一個故障就影響全局,所以飛機的關鍵系統都有備用系統。噴射機甚至有4套備用的。套用在理財上就是要有存款,才不會萬一有個意外,比如最近的疫情結果沒辦法上班,或是股票大跌,結果造成生活大崩盤。
14.你會改變
一開始的例子讓我很有既視感,作者說他有個朋友雖然不是特別聰明,但是非常努力的想要考醫師,拼了好幾年終於當上了醫師。結果多年後,作者和他通電話時,長時間的工作時間和壓力,十幾分鐘他都在抱怨這個行業爛透了。告訴了我們,夢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,做財務規劃的時候也是如此,當初設定好要怎麽理財,最後到底執行了多少?我自己是很少達成過。所以書中給了兩個建議,一是財務計畫要避免極端,就是不要all in,要存款以複利方式來存退休金。保持讓自己有自由的時光,可以有家庭時間等。二是要接受自己看法已改變。以前的想法之後有可能會變,我這種職業要轉行幾乎是很難,但是如果是有機會轉行的人,每天工作都很痛苦的話,作者是鼓勵可以做改變,可是就是要有足夠的底讓你失敗了還有機會爬起來。這個足夠的底,說到底還是存款和複利。
15.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
簡單來說,就是你要長期有好的報酬率,要把市場波動當作手續費。不然所謂長期持股,當下跌20%以上,真的抱得住嗎?其實當加入幣圈,隨便上下都是20%以上,之前還有腰斬50%的,其實久了就麻痹了。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,其實是要有信仰,買股票也是一樣,定好策略不要變來變去。要高報酬就是高風險,願賭服輸。就拿我常講的netflix,2002到2018年,netflix的報酬率是3萬5千%,但是在整個交易時間,有94%都比前波高點低。要有信仰才能吃到整個報酬。所以投資真的是很個人化,每個人投資方法都不會一樣,但要知道只要參與市場這些波動就是會發生,如果相信自己買的,中間的浮動虧損, 就當手續費吧,況且網路上流傳的幾句話很有道理,沒有賣就沒有賠;一張不賣,奇蹟自來。
16.你和我
作者再度提出一個很精準的觀點。搞清楚你自己在玩哪一種遊戲。我玩的方式和你玩的方式不會一樣,很多人以為自己投資的是長線標的,確不知道這支股票是當沖仔在玩的。這也讓我重新思考了一下困擾很久的投資策略,假設存股族的最愛,殖利率很好的金融股,股價飆到像電子股的殖利率,波動大到就像當沖客每天在沖來沖去,這時候適合進場存股嗎?跟各位一起思考一下。認清自己的個性和投資方向,玩好自己的遊戲。
17.悲觀主義的魅力
這就是指數基金投資者常說的,如果自己操作股票或基金,明明整體市場長期向上,但是中間的悲觀論調會讓人抱不住,最後乾脆買大盤指數,然後不管它。就像台灣50一樣,不管中間幾次市場崩盤或是全世界快毀滅了,只要台灣還在,整體而言還是向上,或者是美國的s&p500等都一樣。悲觀的新聞總是比較引人注目,而且和自己荷包有關,大家更會注意到。比較早的就像之前說石油再十年就用完,用到現在便宜到不行,要不是烏俄戰爭漲了一波,要不然真的很便宜。或者就像最近聯準會要升息一樣,感覺股票要崩到不知道哪裡去,但是我們都知道最終股票市場還是會在的。
18.當你相信任何事情
本篇就是說,在投資市場裡,故事比任何統計數據都還要讓人相信,其實很多地方一樣,不然泡沫和詐騙怎麽來的。這個就呼應了這本書最前面說的,投資其實比較像藝術,不是機器人在套公式。所以作者給了兩點提醒,第一點,你越相信某件事,越有可能相信某件被高估的故事。比如一些沒有根據的預測,或是詐騙。第二點,每個人看待世界的視角都不完整,但是我們會想像一套論述來填空。什麽意思?就是在投資領域裡,有很多事情我們其實不知道,但是我們自動填空,用自己的方式解讀。這就是作者說的,沒有人是瘋子,當下的狀況、個人經歷和教育,都會影響做的事情。
19.20
主要就是總結和講他個人的投資,這也是我覺得這本書有價值的原因,因為他敢說自己怎麼投資,不會像很多人只會講,自己怎麼樣都不說。他舉的例子也很有趣,美國共同基金經理人有一半人沒有投資自己的基金。美國醫師遇到不可逆的疾病時,結束生命的療法和他們治療病人的方法不一樣。不過他的理財方式,可能很多人做不到,他只買一棟房子,定期投資指數型基金,其他都是存款,我自己是做不到這種狀況,因為我還是喜歡投資的刺激感,非常推薦大家看這本書,雖然網路有人評論翻譯不好,但是我們英文不好,中文版還是值得一看,有餘力再看英文版,應該是更精彩。希望可以讓大家賺到錢。
一般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