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V139 【每月一書】40歲,精彩人生才開始

緣起

這次的每月一書很有意思,除了去書局,有時候我會逛逛網路的書城看看有沒有什麼有意思的書。這次看到這本「40歲,精彩人生才開始」馬上就買來看,因為我自己就是40幾歲,翻開書看到前言第一句:「四字頭的歲數正是人生中繁忙的一個階段,卻也是有能力實現願望的「黃金歲月」。」寫的真得非常傳神,讓我就會想要翻下去。

如何避免50歲後遺憾

作者叫做 大塚壽,1962年生,算起來今年是61歲。他年輕的時候都在翹課,功課爛到不行,想當然在日本社會不太好生存,後來他訪問了許多的商業人士,不管成功或失敗的經驗,讓他找到人生、工作上面的技巧。結果變成超級業務員,就算他後來創業當老闆,自己也很成功了,還是持續訪問各界人士,包括社長、中高階幹部。在對一萬多人深度訪問後,他從50、60歲的人的談話裡,發現他們回顧40歲時最懊悔的就是「只顧著工作和忙,不知不覺就來到50歲,回頭來看才發現浪費了大好光陰。」這和我之前講過的「子彈筆記術」裡形容的很像,我們40幾歲的人,每天就像開啟自動模式,上班工作、載小孩上下學、學才藝、放假可能回家看父母或出去逛一下。日復一日,等一回頭發現,怎麼50歲了,好像什麼事都沒做。作者因為有了前輩們的經驗,40到50歲過得非常充實,關鍵在「要有正確的努力方法和時間管理方法」,不然就會變成書中說的,40幾歲的你,越拚命工作到後來越容易對四十歲的人生感到後悔。

大綱

整本書分成七個章節,從生涯、公司、管理、私人、時間管理、人脈到學習,都是針對40歲到50歲的人、其實我覺得快40歲的也可以看一下。作者在書中有說到,不一定要全部認同書中的觀念,但是只要其中有內容對讀者有幫助就好,我非常贊同他的想法,這跟我當初錄podcast和創立頻道的理念是一樣的。我把這幾個章節裡最有感的部分分享給大家,如果對其他的內容有興趣,可以找這本書來看看。網路書城都有,平均275元左右。

生涯

生涯篇給了40歲的上班族好好思考的機會,裡面有個評估方法,由五個觀點來評估你現在職業的狀況。包括公司所處的業界、公司自評、所屬部門、直屬上司、自我評價,評估完來思考有沒有其他的機會,裡面有幾個觀念我覺得很創新,40歲以後應該設法讓自己的價值提升,比如想到帶新人就找A、想到要和外國人談生意就找B。甚至可以和很特別的異業結合,比如做excel超強的業務、有烘培師執照的老師等等,讓自己成為一張「稀有卡片」。作者覺得就算在日本,35歲以後轉職無望論的觀念已經過時了,設法讓自己提升價值,甚至到人力銀行自己去評估看看也可以。另外有個觀念,我覺得非常受用,儘早決定下半生最重要的三件事,然後把它畫成圓餅圖,如果一開始想不出來,就想到什麼寫什麼,最後再依「想得到的東西」「想完成的事情」「想珍惜的事物」選出前三名,最後將重視的比例畫成圓餅圖,這將成為你40歲以後的時間管理基準,每年也可以重新調整比例。其實和「子彈筆記術」每一段時間評估「正在做」「應該做」「想要做」的事有異曲同工之妙,差別在圓餅圖是圖像化,而且更精簡。舉例來說作者在40歲的時候的圓餅圖是「自由」「財富」「向社會發聲」「自由」佔了一半以上,「財富」三分之二,最後是「向社會發聲」,他很幸運的都有達到。我在這裡提供我自己目前的規劃,「健身」「經營頻道幫助別人」「認識有趣的人事物」健身可能佔比高一點。

公司

公司篇有兩個觀點我覺得很有意思,一是40歲的人,請儘早決定要往上爬還是放棄升官。因為兩者需要努力的方向完全不一樣。最糟的是無法決定,然後茫茫然的一直工作。以我自己舉例來說,我到底要留在大醫院還是出去診所,到底要給人家請還是自己開診所。在40歲就要決定好,不要到50歲才想改變,「不然就會變成技術低的公司累贅」因為我們已經不是30歲,有很多時間可以揮霍的時候了。第二個觀點是「與其討好上司,不如尋求下屬認同」想了一下,其實很有道理,如果都在同一家公司,上司再十年可能就退休了,會和你相處比較久的反而是下屬。

管理

管理篇是針對那種中階主管,因為40歲如果當主管,很多就是中階幹部,這個篇章有一些心態及小技巧可以提供給讀者,年輕的時候可能會代表第一線跟公司據理力爭,而且公司也許還覺得不錯,因為可以經由你來了解第一線的想法。但是四十歲以後,可能就不太適合這樣做了,因為對公司而言,40歲的中階主管應該要能解決問題,而不是製造問題,所以處事可能就要更圓滑一點。

私人

私人篇一開始的重點,就是不要追求工作生活平衡,而是生活100%,全力放在生活上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因為講求工作和生活平衡的結果,因為40歲的關係,習慣很難改,最後就是又回到工作上。唯有全力將所有重心擺在生活上才能把公司或組織手上奪回主導權。另外有個觀點也很有趣,作者和一位心理學家植木理惠對談時,她講「想要維持心理健康,一個人需要大約五張人格面具。」也就是要五個角色,一般工作和家庭就兩個角色,家庭裡頂多爸爸和先生又兩個角色,那怎麼增加角色最快呢?其實培養興趣最快,運動或音樂都算。以我的例子來說,剩下的角色可以是youtuber或是健身愛好者,這樣就湊滿五個,其實有人喜歡看電影、動漫研究、遊戲這些都算。有了這些,才不會像書中所講,「以公司為家」的人,最後面臨淒慘的退休人生,因為退休以後也不知道要幹嘛。

時間管理

時間管理篇,關於時間管理,可以參考我之前第128集高效時間管理,不過書中提供的幾個觀點很有趣,我們不是很習慣把要做的事寫成to do list嗎?可是作者反而覺得40歲的時候要做的是 not to do list,什麼事是不用做的,不重要的會,不必要的紙本資料等等,如果仔細列出來,會發現比想像中的多很多,這些「不做也沒差」的都是浪費時間。其實書中還有很多小技巧,比如給自己一點空白時間,寫些想要做的事在小卡片上,隨時給自己鼓勵希望。都是在40歲的我們每天忙忙忙之下,持續下去的動力。詳細內容都可以參考原書。

人脈

人脈篇的標題,40歲後,「往來對象」會決定人生成敗。這個我很有感觸,原本我是一個很不喜歡認識陌生人的人,覺得很麻煩。但是40歲後,因緣際會之下改變了我自己的想法,認識越來越多人,才發現人脈的威力。舉我自己的例子,當初想要買一台7人座休旅車可以載全家加我爸媽偶爾要出去的時候用,可是新車一直覺得太貴,結果再某一次跟一個老闆吃飯喝酒的時候,聽到他那台開不到一年,里程數又低的車要賣,就用蠻漂亮的價錢買了他的二手車。也難怪作者說,就算是40歲,也要用20歲的心態去拓展人脈,拓展人脈永遠不嫌晚,甚至跟自己完全不同領域的更好,當然還是要慎選對象。如果不喜歡酒局,運動聚會或讀書會也是一個方式,上次跟一個學弟聊,他很愛長跑,在那個團體裡也結交了很多不同領域的朋友。這幾年,因為心態的改變,個人覺得人脈真的很重要,我從裡面獲得非常多好處。

學習

最後一個是學習篇,其中有個觀念跟我的認知是相同的。40歲的人學習,如果是有目的的,作者建議集中學習「可以變現的能力」,至於要不要考證照,作者認為,要看這張證照能不能增加收入,如果不行就不要浪費時間了,反而去尋找能增加收入的副業。我個人覺得都40歲了,選副業,考證照,讀書還是要選自己有興趣的,不然年輕時因為種種原因不得已,沒辦法學自己喜歡的。這個年紀就要像作者說的,「報復性」學習,以前的不得已就在這時候「雪恥」,聽起來就很熱血。

永遠來得及

如果大家是40多歲或是快40歲,我覺得這本書就像一本指引,讓我們不要重蹈其他人的覆轍,拿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,不論是工作、生活、學習都會有新的開始。甚至是50、60歲也一樣,因為台灣現在平均年齡是80歲,除了工作相關的篇幅比較不符合,書中其他的內容,不管任何年紀,相信都會帶給讀者不同的啟發。

相連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