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V183【每月一書】凝視太陽
開始這一集前,先問大家一個問題?你怕死嗎?大家的第一個反應可能是秒回:「廢話,問這個什麼問題?」誰不怕死。那再問一個問題?你為什麼怕死?這個問題是不是就要想一下了。如果你想破頭也想不出答案,那這本書應該可以給你解答,也或許讓你面對死亡的恐懼不再那麼害怕。
這本書是我帶長輩去看精神科時,精神科醫師推薦我看的,書名:凝視太陽,來自於西方諺語:烈日和死亡一樣,令人無法直視。比如我爸媽都蠻忌諱談到「死」這個字。我們以前還要學怎麼在病人前面談到死或是活不久的話題,可見不論東西方,對於死亡的態度都差不多,能不提就不提。作者叫歐文.亞隆,一位非常資深的權威精神科醫師,他寫了非常多書,包括很多小說,大部分都和心理治療相關。他厲害的地方在就算書裡有些心理治療的專有名詞看不懂,整本書還是寫的通俗易懂。這本書除了給一般人看,也包括他自己的經驗和病例,還有給心理治療師的一些指導。他是一個非常有學問,看過很多書。隨手就是許多哲學家、作家的名言。所以,這一次我想用他書中所提到的名言來介紹這本書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「人的痛苦根源在於對死亡無所不在的恐懼」
這是作者思想的基礎,來自哲學家伊比鳩魯,不免一死的念頭,妨礙人享受生命及樂趣。
「雖然人會因爲形體的死亡而銷毀,但人能從悟透死亡之中得到拯救」
悟透死亡也就是覺醒,常常發生在差點死亡,比如托爾斯泰《戰爭與和平》的主角皮耶,差點被執行死刑,結果在暫緩執行且重生後,從行屍走肉變成充滿熱情和具有目標的生活。我們也常常看到得了一場大病,人生觀從此發生改變的故事。但有時覺醒經驗很震撼卻短暫,比如看到什麼電影,親戚過世,時間久了就忘了。
「活得精彩」「死得其時」
這是尼采的名言,當覺得生活沒有意義,死亡焦慮就會越深。生活越不充實,越會怕死。
「靈魂將滅」「死亡時全然無知覺的狀態」「生死對稱」
這是伊比鳩魯的三個對死亡的觀點,也是本書的核心,怎麼克服死亡焦慮的論點。很明顯的和很多宗教牴觸,作者身為資深心理治療師,他說他尊重各種宗教,因為不同人有不同的克服死亡焦慮的方式,但他本身是無神論者,我個人也比較認同這種觀念。人死後沒有任何知覺,也不會有意識。而生死對稱的意思就是,人出生之前不存在,死後也不存在。我不知道大家怎麼想,很多人怕死亡後的世界,或者靈魂看到親人會不捨等等,才會有很多民俗是不希望靈魂留在家裡,安心的上天堂或西方極樂世界。如果知道死亡就是什麼都沒有,會不會比較好面對呢?留給大家自己覺得,也可以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。
漣漪的效應
這段內容對我影響最大,作者表示,漣漪不是要名流青史的意思,而是留下了人生體會、個人風範、智慧,影響了認識或不認識的人。當想到自己的某些事、某些想法會以細微、看不到,也許是一段話、也許是一段記憶,影響了小孩、親人、朋友、讀者、網友,死亡的焦慮會被撫平。這也是作者為什麼持續寫書、我做頻道、或是許多願意無償分享的人所做的事,這就是一種漣漪。
「成為你自己」
這也是尼采的名言,看來作者很愛尼采阿。人不能如行屍走肉的生活,要發揮自己的才能,了解自己的潛能,勇敢而盡情的活著,才能死而無憾。
這幾句話是深得我心,也許有人不認同或覺得有所不足,我非常推薦看看原書,【每月一書】就像一個引言,每個人對同一個句子、同一篇文章的想法,都會有所不同。其實書內容非常豐富,非常多的案例、有作者親自面對死亡時的感想,還有對其他治療師的建議,但我覺得並不會太深奧。死亡是一個從古至今都有的議題,和打電動不一樣,除了非常少數人,大部分的人是不能重來的。這也就讓它難理解又恐怖,讓人害怕和焦慮,我覺得蠻幸運可以看到這本書,對於目前40歲以後的我,收穫不少。推薦給大家。
一般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