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V243 不否定的教養練習PART2
作者是一個指導及訓練「不否定」的企業教練及講師,他把企業的訓練運用在教養上。上一集我們聊到練習「不否定孩子」和實踐「不否定孩子」的技巧。
溝通的三種類型
作者將溝通分成三種類型1.表達 2.傾聽 3.討論,表達和傾聽是單向的溝通,討論是雙向的溝通。做父母的,在教養上會出現的「責備」是哪一種溝通類型?是「表達」,而且是上對下。上一集有提到,有種「責備」屬於「一定要否定」的,就是緊急狀況,小孩在停車場亂跑,一定要馬上出聲制止。另外一種沒那麼緊急的,但是影響層面極大的,例如超市亂戳保鮮盒或是賣場玻璃類的亂摸、展覽的藝術品,也是要馬上制止。
不該出現的責備方式
作者認為最不該出現的,是父母把情緒發洩在小孩子上,最近在大賣場停車場才遇到一個爸爸罵小孩,罵的超大聲和超兇,罵的好像要和人打架一樣。其實,我自己也曾這麼做過,就是在ZACK很小的時候,我也忘記什麼事了,要上班前大罵了他一頓,結果忘記東西回來拿,發現他在樓梯間默默的擦眼淚。從此以後,我就很少做這種事,我想,那不是我們的本意,但都會很後悔。怎麼避免這種事情發生?作者說了,責罵要有「目的」,不要「發脾氣」。碰上產生負面情緒的事,不要「瞬間反應」,關於這項技巧我在別本的教養書也有念到,給自己三秒鐘,深吸一口氣再來處理,因為良好的溝通應該從「傾聽」開始。
「不否定」的責備方式
可能有人會覺得罵就罵,還有什麼否不否定?作者提供了幾個步驟給大家。首先,要先想一下,我們罵或責備小孩的目的到底是什麼?我們和小孩在責罵完要維持什麼關係?如果為了發洩情緒,或者控制不了自己,那其實,就不用疑問小孩和自己的關係不好了,會好才奇怪吧。以下提供作者的5步驟。
步驟一:取得許可
「我有話想跟你說,可以嗎?」「你可以先坐下來嗎?我想跟你說一下話」雖然作者說要帶著微笑,我看大概是很難。不過至少不是突然大罵,這樣應該已經很好了。
步驟二:告知主旨,營造安全空間
明確講出要講什麼,不要用猜的。「我要跟你討論xx事情。」有一種講話方式,父母會有意無意的隱藏意圖,作者稱為「猜拳慢出式」對話。我以前好像也這樣說過:「你昨天早上發生什麼事,你自己知不知道?」「你有沒有忘記什麼東西呢?」(其實父母已經知道)這種不直接講的,非常不妥,因為他們還要在那裡猜,我後來覺得很沒有必要,不要覺得別人都知道你在想什麼,直接講就好。特別是一些不高興的事,越猜越火大,何必呢?
步驟三:表達情緒
應該說,用說的表達情緒:「我有點生氣」「我會擔心妳」。這個我最近有嘗試說說看,我覺得還不錯,因為小孩會理解你很在乎這件事,否則他們有時候只覺得你在亂發脾氣而已。
步驟四:表達意圖,形成共識
這個前面講過,告訴小孩你想要做的事,和他們討論,取得共識。「我們一起來聊聊,可以嗎?」
步驟五:先讓對方說話
例如「你可以先跟我說說發生什麼事嗎?」儘量不要插嘴,不用執著於對錯或實際狀況,重點是了解孩子的心情和理由。
作者特別提到,這個步驟對於大人也有用,可以嘗試看看。
培養不否定的教養習慣
步驟一:思考「否定背後的理由」
這和自我覺察很像,想一下為什麼要用否定來表達意見。我覺得很難,因為很不習慣,大部分都是直接反應,不過可以嘗試看看。
步驟二:否定時加上「願望」
舉例來說比較好講,有時候在忙,小孩子一直要叫妳看或聽他們說話。一般的否定話語「你先不要吵!」加上願望「你先不要吵,我在忙很重要的事情!」是不是差蠻多的。
步驟三:直接說出「願望」
簡單來說,就是步驟二的進階版,以前一句話來說,直接說出:「我在忙很重要的事情,等一下再說可以嗎?」可以練到這樣,我相信家裡那種大小聲的情況應該會變少很多。
不要單方面滔滔不絕
這我做的很不好,應該要來改一下,我太常講了一大串沒有停頓。作者說了,不要填補對話中的沈默,讓小孩有時間消化,理解,再等待小孩子將球傳回來。有時候會發現父母把以前的事一直拿出來說:「你以前…你上次…」越講越越激動,其實夫妻或情侶應該也常發生吧。所以,忍一下,習慣一下停頓,會有所幫助,這個我也還要練習。
不小心發脾氣怎麼辦
即使講了這麼多,還是會有不小心發飆的時候,怎麼辦?作者提供了「補救」,用溫柔的語氣再說一次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。不過,我覺得這不應該是常態,如果老是這樣做,就很像爸媽打完小孩,會跟他們說對不起一樣,久了很像情緒勒索,讓人感受不了真心。書中提到一點憤怒管理理論:「怒氣會在六秒鐘平息」。所以離開現場,讓小孩去廁所或吃點東西,我們則是泡個茶,到房間冷靜一下。小孩鬧彆扭呢?先不要管他,一段時間後再處理。我知道講比做的簡單,但是不做就沒機會。
「YOU句型」「I句型」「WE句型」
最容易破壞心理安全感的就是「YOU句型」,比如「你都不唸書!」「你都調皮!」「到底要講幾次才聽得懂!」最後這句話我前幾天才講過。雖然沒有「你」,但就是隱含著YOU,這些話讓小孩覺得否定,是最不好的句型。解決方法是使用「直接講事實」,「今天作業還沒完成,先完成再做別的事。」「這樣做很危險,因為…」「這件事我提過很多次了」或是用「I句型」,特別是表達自己情緒「我覺得難過」「我覺得生氣」「我感覺到不尊重,因為你的態度」。最好的是「WE句型」,會常聽到一句話是「我是為你好」,如果改成「我是為我們好」「我們可以一起完成,體驗某些事」「早點寫完功課,我們可以一起聊天、散步…」
這集內容有蠻多是我自己也做不好的,教養真的需要多學習和練習。幸好小孩是逐漸長大,有很多練習的機會,而且他們是小孩,畢竟還是比大人單純,希望我們一起好好學習,彼此成長。
一般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