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V255 病房裡的故事8 臨終前怎麼好好活
這次病房裡的故事選自,王映之心理師寫的無憾的道別,她曾擔任馬偕「安寧心理師」的工作。這個工作會陪伴癌症、臨終的病人及家人度過生命的最後一程。如果了解安寧相關的工作就知道,這個工作需要堅強的內心、耐心及同理心,從書中一篇篇的故事,可以看到人生百態和心理師獨有的特質,可以利用心理學來陪伴及處理各式各樣的狀況,除了病人和家屬,也包括了自己。
大部份的人聽到或對死亡的認知,是沒有希望的,甚至到死亡的過程中,恐懼、憤怒的心情真的很難穩定。我最近看一些網路社團,裡頭讓人寫些發洩情緒的文字,有許多癌症病人寫的文章,可以看到其中許許多多的情緒,令人深思。就像本次故事的主角,陳爸,才五十出頭歲,小孩大了,也有一些錢,甚至才剛換車,準備帶太太去旅行。沒想到,這些計劃,都因為癌症而變調。抗癌的過程,他也努力過,可惜屢戰屢敗。夫妻討論後,決定到安寧病房。因為切除病灶後的造瘻口,癌症腫瘤持續長大,塞住腸道,一直有糞水滲出來,聽起來是大腸癌。我曾經有遇過這樣的病人,味道是真的不好聞。而陳爸呢?因為吃東西會噁心,嘔吐,於是在醫師建議下,裝上鼻胃管。
在一次探訪時,陳爸的太太買了爌肉飯,每吃一口,就要蓋著便當盒,因為怕太香,讓陳爸有食慾,卻不能吃。陳爸卻說:「沒關係的,頂多要個兩口,吃完吐掉就好。」也拿了旁邊的茶葉蛋請作者吃,感覺就像自己的爸爸,溫柔的像個太陽。作者看到他,總是笑笑的,她很難理解,為什麼這麼痛苦的疾病,他是怎麼笑得出來,還如此開朗?陳爸說到(摘自原文):「我哭過啊!就在來安寧前的那個晚上。但那個哭,不是因為覺得自己苦,而是捨不得。我捨不得,我走了之後,太太和小孩沒有先生,也沒了爸爸。以前說真的,男人拼事業,總會多少忽略家裡,所以我最對不起,也最不捨的是我太太…她爲我照顧家庭、照顧孩子,我總想到時候再好好陪她,想不到,一等,就錯過了…」「但一轉念,我還活著!我還活著,是最重要的!」「活多久,我不知道,可能很短…但我不是應該更珍惜嗎?所以那天晚上我就決定,接下來的日子,我更要好好活著!」即使太太不想帶東西進病房吃,怕他難受,他也回答:「這是我們僅剩下不多的日子,每一餐都應該要一起吃。即使我不能吃,我也要陪她啊…浪漫吧!?」作者似乎是基督徒,但是她舉了一段華嚴經的文字「心如工畫師,能畫諸世間」意思是心或意念就像畫師,世間所有的畫都可以畫。就像陳爸一樣,即使身體痛苦,癌症治療的不順,因他的轉念,在生命最後一程,留下美好的印記。
看完這個故事,大家有什麼感想嗎?對我來說有兩點心得,陳爸就像傳統的好爸爸,年輕打拼為家人、小孩,就算即將退休,也是想著帶太太出去玩,只可惜,癌症打亂了一切。以前總說:「病人是醫師的老師。」我卻覺得,這些故事的主角都是我們的老師,他們告訴我們,不用等到退休,能力所及,就該去享福,旅行、喝自己喜歡的咖啡(就算貴一點也沒關係)、陪陪家人。只要一個癌症,管你賺再多錢,地位多高都一樣,人生、生活都會受到重大的影響。第二點就是,那些外在的困境,排除那種很困難,需要救助的。我們在人生中有許許多多的不順,遇到很機車的同事、奧客、被誤會、走路踩到狗屎、規劃的行程亂掉、吃到很難吃的餐。如果轉念一想,至少我們還有時間好好過生活,有人想好好過生活卻快沒機會了,感覺那些不爽就是一下下,再也不會干擾我太久了,不是嗎?
一般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