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V219【每月一書】給自己10樣人生禮物(上)

公益旅行家

這本書是一位也很愛看書的長輩推薦我看的,以前就知道這位作者,褚士瑩。只知道他喜愛旅遊,曾經在船上待過。結果看了這本書,才知道他可不只是這樣,除了愛旅遊,還投身國際的公益計畫,也寫過許多書及文章,甚至我女兒小六的國語課本也有他的文章。

禮物1:為自己出發,勇敢跨出舒適圈

作者鼓勵年輕人一生至少一次三個月的旅行,因為他自己人生中有三次超過三個月的旅行,對他來說是三次的歸零,就像reset。其實我自己是不太喜歡背包客的感覺,我只要去旅行,都要住飯店,要有舒服的大床、可以好好上廁所和洗澡的浴室。但是這次去台北陪Zack團遊,晚上去一間酒吧,老闆娘曾是一位背包客,聽她講的故事,加上看這本書,我的想法有點改變,或許之後找機會來一次三個月的旅行。而跨出舒適圈,接受不適感,在《隱性潛能》中也有提過,那是一個成長的契機。

禮物2:找到可以做一輩子的運動

作者常常需要長途旅行,許多人問他為什麼體力這麼好,作者歸因於他有運動習慣。他也發現那些令人「感覺好的人」通常都有運動的習慣。看作者的照片,即使已經50幾歲,看起來的確蠻精實的,對運動的選擇和態度,也非常值得參考。有些運動是要很多人一起的,例如棒球、足球。這種比較不適合做一輩子,作者偏好可以一個人做的的運動,游泳、慢跑、登山,雖然看起來不怎麼樣,但是可以運動一輩子。而運動是要讓自己身體健康、保持活力的,他也告訴了我們雖然他運動能力很平凡,但是運動是自己的,不是要跟人家競爭的,至於其他運動的好處,還包括了提升自信、保持活力、培養強大的心理素質。

禮物3:結交10個互相了解的朋友

作者因為常常旅行的關係,認識結交很多朋友,也有自己獨特交朋友的理念。書裡提供了一個數據,人一生的工作、朋友圈,有150個人。如何在150個人中,找到適合的朋友,絕對是一門學問。在他看來,很現實的,朋友是有替代性的,只是替代的成本高低不同。朋友少的人,朋友的重要性非常明顯,一點變化波動,友誼也容易變質,很容易在意。朋友多,可替代性高,不會因為誰怎麼樣就被影響。要交朋友,有兩個原則,一是降低成本、二是增強不可替代性。降低成本,就是所謂的「好咖」,隨叫隨到,吃飯都付錢,但是這個替代性很高,也不是真的很重要的朋友。不可替代性就是前面的重要性,相對就是成本會高,一旦失去就會影響很大,要選擇哪個,就看對方在自己心中的份量,份量越高,就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。我個人的想法是,對於有家庭的人來說,朋友人脈是需要沒錯,但是家庭的重要性還是比較高。作者也說,家人是最理想的朋友。

禮物4:改變美中不足的能力

在這麼多國家旅行後,作者對於「美」有獨到的見解。「藝術」及「美感」的培養很重要,否則中老年會變成一個只追求聲光刺激、名牌和看電視的無聊人。有一個部分我覺得很有意思,作者覺得買「高級仿冒品」,就是「A貨」是沒什麼意義的。賣的人至少有經濟效益,但買的人就像隨時怕被人看穿化妝後的臉,或是包包是假的,反而讓自尊心更低了。「何苦這樣懲罰自己呢?」看完這段讓我茅塞頓開,我想以後我都不會買類似產品了。

禮物5:從Q&A學習

這一段就是在講閱讀的重要,原來在十三年前,能讀完一本書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。更何況在台灣,幾乎都是為了考試而讀,我就是一個非常標準的例子,也因此我在大學以後,幾乎不看書的。要不是為了做「每月一書」,我不會發現原來看這些有價值的書,讓我的人生有了不一樣的體驗。懂得問自己問題,懂得接受不一樣的意見和反省,才不會像一些所謂「聰明」、「成績好」、「成就高」的人,其實內心空虛無比,活得自以為是,也許他們自己不自覺。其實這也不甘我的事,甚至我以前也是這樣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和命運,但我對這樣的人,再也沒有什麼羨慕的感覺,只覺得還好我有早一點認清事實,多閱讀這些「有價值」的書,讓自己人生充實,懂得謙虛,過好自己的人生。

我比較喜歡用較短篇幅介紹書籍,因爲吸收比較好,比較有機會聽完,絕對不是懶得做。這本書有10樣禮物,這次就先講5樣,下次每月一書再講剩下的5樣。這本書其實已經出版十三年了,最近有再版,作者有了十幾年的經歷,書裡的內容,對於現在迷茫的年輕人,甚至是找不到目標的成年人,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指引。

相連文章

一般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