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V240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PART3
前情提要
這是美國著名激勵作家約翰.史崔勒基的小說,自費出版卻成為暢銷書,簡潔的故事卻隱含極深的哲理。主角約翰無意間發現神秘的「問題咖啡館」,在服務員凱西及老闆麥克的引導下,思考了「人為何存在?」,那些幫助和阻礙「自我實現或存在意義」的事情,以及「為什麼想做的事情不現在做,一定要等退休後做呢?」
廣告如何影響我們
上一集講到麥克要介紹一個朋友給約翰認識,她剛好就在咖啡館裡,名叫安妮。彼此打個招呼後,麥克介紹了安妮的背景,有著很有名商學院的學位,也是資深廣告公司的主管,聽起來就像我住在美國妹妹的感覺,在podcast146集我有訪問過她。安妮說到,其實「為什麼想做的事情不現在做,一定要等退休後做呢?」這個問題,有一部份就在廣告中。因為廣告有意無意的,會提供一個訊息,如果透過某個產品或服務,人生就會圓滿。這個其實很明顯,找美女帥哥或名人代言衣服、化妝品、錶,或把車子拍很帥,看起來很好吃的美食,就是所謂的「幸福感」吧。但是廣告甚至隱含了,如果不這麼做,就會不圓滿或不幸福。並不是不能買這些商品,而是以目前舉目所及,網路廣告轟炸之下,造成一個狀況。為滿足達到這些幸福感,我們必須先放棄想做的事去工作賺錢,即使工作可能不那麼喜歡。於是我們憧憬被神化的退休生活,好像退休就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,過自己想過的生活。偏偏為了補償平常工作的勞累,賺的錢又拿去買東西,造成惡性循環。這段跟上一本「活出真我的中年人生課」一樣,我們追逐根本達不到的退休生活,不斷工作直到中年,才發現那些努力就一定會成功幸福的話語,不一定是真的。就算那些跟我們說這些話的父母或前輩自己也不一定做到。安妮也舉了自己的例子,她拼命工作,買了很多奢侈品和傢具,自己卻因為加班都用不到。直到她在某天受不了出外看著人來人往,想著是不是大家都一樣呢?無意間看到一間咖啡廳,看到一個熟人,他總是從容自在,安妮瞥了麥克一眼。這裡書裡沒有明講,但我覺得安妮說的熟人就是麥克。兩個人聊了三個多小時,這個熟人對安妮說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,(引述原書)「某件事是否令人感到圓滿,是由我們自己決定,而不是由別人告訴你。」這就像我常常在想的,其實什麼能力或條件,就做什麼樣的事,由自己決定。因為永遠比也比不完,每個人都不一樣,人生的每個階段也不一樣,硬要去跟人家比工作、比錢、比車或是比錶,只會讓自己更痛苦。在思考後,安妮再也不用物質犒賞工作,每天花一個小時來做自己想做的事,有時候是看看書、有時候是去散散步或運動。然後一小時變兩小時,再變三小時,當最後她意識到的時候,她已經全心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了。這個段落對於每天像陀螺一直轉,卻不知道為何工作或賺錢的人應該會很有用。如果工作是有目的,就算不是很喜歡的工作,為了生存、為了家庭、小孩,我覺得至少還ok。有時候,賺的錢只拿來買用不太到的奢侈品,犧牲了很多自己的時間,或是每天像機器人一樣自動導航過生活。我覺得可以用用安妮的辦法,每天,甚至是一個星期也沒關係,撥個半小時到一小時做些想做的事。去電影院看個電影,咖啡廳喝個咖啡,看個書,或是去散步、爬山什麼的都很好。一旦開始,相信會喜歡上這個感覺,因為我自己一直都是這樣做的。
你害怕死亡嗎?
接下來他們討論了這第二個問題,結論就是會害怕死亡的人,通常是從來沒有問過自己這些問題的人,也沒有努力去實現存在意義的人。(引述原書)因為這些人知道留給自己想做的事的日子又少了一天,他們害怕未來的某一天,也就是死亡的那天,再也沒有機會了。這個部分,我覺得書中講得可能沒有上一本書提到癌末病人,或是《凝視太陽》那本書的深刻。因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每天看到死亡,所以書中提的應該只是原因之一。
你感到滿足嗎?
當約翰看到第三個問題時,心中想著,是不是要找到自己為什麼存在,而且為之努力,才會滿足?這其實是很不容易的,但是我們生活周遭總有幾個人,他們找到自己熱愛的事物,並且全力以赴。外人看他們好像很累,其實他們做的很開心。這時,約翰想到一個問題,這樣可以保證賺到錢嗎?就算很擅長或很熱愛某件事或工作,如何賺錢呢?這個問題的答案,就留到最後一個part來跟大家分享吧!
一般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