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V258 病房裡的故事11 自私的愛

本集故事選自《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》,作者陳秀丹醫師。我們的民族思想,對父母盡孝是天經地義,但是人生最後一程的孝道,在醫院裡,可以讓人好好想一下,什麼才是真正對父母好。

有一位大腸癌末期的老先生,被送來醫院時已經昏迷。他有兩個兒子,大兒子告訴醫師,爸爸之前有交代,想要好好的走,不要急救、不要插管。但是小兒子卻說,老先生一生努力的賺錢、省吃儉用送他出國唸書,他才剛事業有成回國,以前沒機會好好孝順,現在要報答他,不能讓他這麼快死,一定要盡力搶救。兩個兒子意見不同,氣氛搞得很差,連會客都要錯開時間。這個老先生上了所有維生設備、插管、氣切、洗腎,仍舊沒有醒來。老先生的老朋友來看他,看到他全身插滿管子,很氣的說:「這個小兒子有夠不孝,當初就不應該送他出國。」大兒子很無奈,弟弟學歷高,年紀輕,鬥他也鬥不過。結果,這個老先生躺了十個月後,每天被打針,整個身體腫歪歪,才因敗血性休克死亡,結束他苦難的一生。

另一個故事,一個老先生年輕時努力工作,辛苦賺錢,他有三個兒子,他賣土地讓大兒子和二兒子出國唸書,一直都住在美國,一個當律師、一個當會計師,這兩個職業在美國都算很高薪,從來沒回來過台灣。一直都是小兒子在台灣照顧這個老先生,老先生晚年得了老年失智症,又因中風昏迷入院,結果在住院中,又發現得了肝癌。小兒子第一時間希望醫師讓爸爸好好的走,不要插管,同時也聯絡美國的兩個哥哥,告訴他們他的想法,也請他們回來台灣送爸爸最後一程。沒想到,美國的兩個哥哥,竟然從美國寄了存證信函,要求醫師無論如何都要醫治爸爸,維持生命跡象,否則要告醫師罔顧人命。小兒子很無奈,醫院也不想節外生枝,結果,老先生一路從加護病房住到呼吸加護病房,拖了半年,也是全套伺候,全身腫歪歪。這兩個兒子從來沒有回來過,最後也是小兒子一直陪著他。

作者說到,有一位學者說:「生命的意義,是用思想和行動來衡量,而不是用生命的長短。」這些因為子女想滿足「還擁有他」的病人們,常常全身水腫、甚至褥瘡深到骨頭,痛苦的活著,沒有生活品質,只能維持「生物式的生命」,作者認為這樣的愛太自私了。這樣類似的故事在醫院數不勝數,有的是怕被親戚說不孝,我門診以前就遇過一對小夫妻選擇不急救,讓媽媽善終,卻頂著親戚的壓力,竟然在門診哭了起來。以前年輕氣盛,講話比較不客氣,我說:「那是妳的媽媽,只有妳最了解她,其他那些親戚,又不是他們在照顧,只會出一張嘴,根本不用理那些人,干他們屁事。如果是他們自己,癌症末期還讓他們小孩決定救到底,全身腫歪歪、身上能插的都插滿管子,他們要嗎?」身為子女,做出抉擇本來就不容易,所以,有機會探探口風,了解一下父母的想法,當事情發生時,同理一下父母的想法,也想一下如果是自己,希望怎麼過。才不會做出那些所謂「自私」的決定。

相連文章

一般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